常見求職陷阱

常見求職陷阱

盗取个人资料

模式:

有些骗徒假借招聘为名,向求职人士套取重要的个人资料,例如身份证、银行户口及信用卡的资料。其后,利用获取的资料图利或假冒该求职人士,向银行或财务机构申请借贷,求职人士不但无辜负上债务,甚或被申请破产。


求职过程中,如需要提供个人资料,请考虑雇主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,有否过度收集个人资料之虞。大家应好好保管个人资料,以免被人盗用。


有关报导:

传媒机构:星岛日报

出版:2016-06-27

标题:堕求职陷阱 中年汉被骗95万


内文:

警方指今年首四月求职骗案受害人损失金额较去年同期跳升三倍,高达一百一十九万元。警方调查后发现,骗徒于社交网站登招聘广告,提供数百至数千元佣金,聘人代购手机,又或以假文件安排受害人为公司借贷,取得手机或款项后逃之夭夭;更有骗徒藉财务背景审查,骗取受害人信用卡非法签帐。一名心急求职的四十七岁男子被聘用代购手机后,连同借贷及信用卡被盗签,合共被骗九十五万元。


暑假将至,未来数月将踏入传统求职旺季。警方今年首四个月共接获十三宗求职骗案,涉十六名受害人,年龄介乎二十至四十九岁;较去年同期的十一宗共十一名受害人微升。去年全年则共有三十三宗求职骗案,涉三十七名受害人。商业罪案调查科讹骗案调查组高级督察王浩指出,最常见的行骗手法仍是在求职者面试时骗取介绍费、申请费等,但警方留意到几种特别手法,认为市民可多加警惕。


骗徒有机会在社交网站刊登招聘广告,表明聘请人手为公司借贷,声称可支付数百至数千元佣金。骗徒会提供虚假粮单、工作证明予受害人到财务公司申请贷款;骗徒得到款项后即逃之夭夭,让受害人承担所有债务,甚至负上刑责。 骗徒亦可能聘人代购手机,或注册电话服务计画,同样声称会支付佣金,并支付月费。骗徒购得手机后失去联络,求职者需自行支付供款。部分骗徒更会以财务背景审查为名,骗取求职者信用卡作非法签帐,令受害人蒙受损失。


总督察潘岳谦指出,今年首四个月的求职骗案,造成一百一十九万元损失,较去年同期损失三十万元激增三倍,金额更逼近去年全年损失的一百二十九万元。潘解释,金额飙升主要由于其中一宗骗案的受害人,被骗徒以多种手法骗走巨款。


一名四十七岁男子被聘用代购手机,后被诱骗申请多张信用卡支付费用,信用卡其后被骗徒扣起作非法签帐;骗徒更盗用受害人个人资料申请借贷,受害人最终合共损失九十五万元。


警方表示,近月经济放缓,市民或求职心切,易堕骗徒陷阱;又忧虑市民受潮流影响,对代购手机等行为未有防范。警方将密切留意求职骗案的趋势,以及骗徒的犯案手法,与劳工处、消费者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交换情报。


警方呼吁求职者,应留意薪金与所需资历是否相符,若遇声称回报优厚、毋须学历或经验的求职广告,须加倍小心;又提醒求职者切勿于网上公开个人资料及轻信网上招聘广告。如求职者自愿受聘参与违法或诈骗工作,有可能触犯「欺诈罪」,最高可判监十四年,吁切勿以身试法。


节录自:

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5%A2%AE%E6%B1%82%E8%81%B7%E9%99%B7%E9%98%B1-%E4%B8%AD%E5%B9%B4%E6%BC%A2%E8%A2%AB%E9%A8%9995%E8%90%AC-221109872.html